您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> 媒体报道

内河治理创出“鄞州模式” -- 140条内河实现“无缝监管”

来源:宁波日报      时间:2018.05.09

 



院士公园河“水下森林景观”成“网红”。


“浙大水业”员工在小洋江剑桥公园河清洁水面。 (朱军备 包静琴 摄)


   

     近日,鄞州院士公园河作为首条“水下森林景观河”成为“网红”;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(城管局)内河管理处喜获全市2017年“内河杯”和创新奖,该区连续5年夺得“内河杯”。

    在全省“五水共治”、全民治河的背景下,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(城管局)不断创新,全区内河均实现专业机构“日巡日清”,河道第三方巡查实现全覆盖,并在内河养护精细化、水质提升生态化方面创出了“鄞州模式”。

 

    剿劣、清淤、景观提升、日常保洁,打赢“内河保卫战”

    区域调整之后,鄞州城区内河河道达140条,总长约240公里,比宁波至上海的路程还多,水域面积486万平方米,为全市各区县(市)之最。而“城中河”穿过城市最繁华的地段,沿河民居密集,管好这些内河任务十分艰巨。

    去年,鄞州区对列入劣Ⅴ类小微水体的22条城区内河集中进行整治,后西漕、夏虞河、大朱家河等先后通过验收;对于小洋江史家码村等6个水质断面,采取“一面一策”完成整治,并进行多项生态修复。同时,去年完成内河清淤工程13项,清淤河道24条。对中塘河支流、大洋江(馨园路)等处进行了河边绿化景观提升,并维修截污井58座、智能化改造83座。

    河道的日常养护是一件繁重的工作。该区将城区河道划分成6个片区,实行片区精细化管理。以片区为单位开展养护巡查考核、工程事项协调监管等工作。按照行业规范和考核标准从严监管,以周、月巡查记录表形式反馈养护情况。

    对河道养护单位,推出多项制约措施,如“约谈制”“降级制”“退出制”“一票否决制”等,其中“约谈制”是对连续两月考核成绩不合格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养护单位进行约谈,去年4家公司被约谈;对连续3次考核不合格或两个以上单因子考核不合格的河道实行降级处理。运用多项措施传导养护压力,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、加快设备更新。

    同时,采用“五大考核”方式,即第三方考核、联合考核、单因子考核、捆绑式考核、景观分类考核。联合考核是在处室考核基础上,结合领导考核、智慧城管检查、城管义工联考、市民媒体监督等多角度进行监管考核;单因子考核是对高锰酸盐、氨氮、总磷、透明度等4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。

 

    无人机、污水处理车、生态浮岛、微生物,共治“城中河”

    在小洋江剑桥公园,河面上有喷泉,有植物浮岛,工人正划着小船在清理河面上的树叶,河中还有多个喷着气的装置。

    “这是微纳米曝气装置,是为河道充氧的,可改变水体因缺氧而发臭的状况,为整个水体提供融氧基础,以恢复和增强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性。”负责该河段保洁养护的浙大水业有限公司(宁波)负责人说,提升水质的“秘方”还有“生态反应器”“微生物在线工厂”“柔性高分子生态基”等技术。

    如今,鄞州城区共有6家河面保洁、12家水质养护单位,各显神通,综合施策,共同呵护“城中河”。

    有的河道环境复杂,巡查起来十分困难,鄞州内河管理处运用无人机巡河。目前,3台无人机每周巡河两次,每次巡查180分钟、辐射40平方公里,填补了人力巡查的盲区,实现河道巡查全覆盖、零死角。

    同时,还在南北河、长塘河、卧彩河等27条河道、75个重要点位安装了监控探头,探头24小时实时监控河道水位变化和保洁情况。

    无人机+探头监控的画面视频和图片等数据资料,用来建立巡查信息台账,通过前后情况对比来检验治水效果。针对可能存在的违规排放污水、雨污混接等问题,采取联合执法、人机结合执法,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。

    空中、岸上有“侦察兵”,水面有保洁船。目前,在城区内河中开展常态化保洁作业的船只超过120艘。保洁船安装的GPS定位系统,清楚地记录船只行驶时间、轨迹、里程数等,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准确掌握船只作业情况和河道保洁情况。此外,还有污水处理车、强排车,日处理污水量可达2500吨。

   

   此外,《人民论坛网》2018年7月14进行报道


 

 

宁波日报链接:http://daily.cnnb.com.cn/nbrb/html/2018-05/09/content_1108185.htm?div=-1

转载:宁波日报 -- 朱军备 包静琴 陈晨皓